二年级语文教案《动手做做看》
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总归要编写教案,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,有着重要的地位。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案《动手做做看》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二年级语文教案《动手做做看》1【学习目标】
1、通过本课学习,让同学认知10个生字,会正确书写9个生字。
2、能正确、流利地读好课文,并会根据课文情境想像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些什么。
3、使同学初步懂得“不能迷信他人说的话,凡事都应该自身动脑筋考虑或实践一下,科学发现就是从俺们身边开始的,要做生活的有心人”。
【学习重点】
认读、会写文中生字;培养同学大胆质疑的意识,培养探究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。
【教学过程】
一、实验引入
教师拿出一个装着大半杯水容器,问:现在俺要将这个苹果放入杯中,你们猜测一下,会有什么变化?假如放入别的东西呢?
二、探究问题,学习生字
1、提出疑问:可是,有位叫朗志万(板书并随即学习生字“朗、志”)的法国科学家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:(出示)
一个杯子装满了水,再放进别的东西,水就会漫出来。假如放进一条金鱼,却不是这样。这是为什么?
⑴ 这个问题很长,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?结合学习“漫”。
⑵ 假如当时你在场,听了这个问题,会怎么想呢?(让同学充沛发表意见,了解小朋友们的想法,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。)
⑶ 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学家的问题的?(引导读书,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。)
⑷ 反馈,引导深入理解。出示:
一个小朋友说:“因为金鱼身上有鳞。”
另一个小朋友说:“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。”
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,但自身又想不出道理来。她回到家里问妈妈。
① 想一想,当时,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语气,然后读一读。
② 汇报朗读,并结合“鳞”、“伊琳娜”四个生字的教学。
你赞同谁的观点?并说说理由。(打开同学思路,了解同学的思维特点。)
⑸ 学习妈妈的话,理解其中的含义。出示:
妈妈说:“不能光想,你动手做做看!”
① 读好妈妈的话。
② 说说对妈妈话的理解。想一想,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?
⑹ 了解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教授这样问的目的。
① 读第五节,尤其读好“哎呀,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。”一句结合学习“哎”字。
② 读好伊琳娜生气时说的话,体会她当时的心情。结合学习“哄骗”一词。
③ 读读科学家的话,说说自身是怎么理解的?
出示:朗志万听了,哈哈大笑。他说:“俺不是哄骗你们。俺是想让你们知道,科学家的话,也不一定都是对的,要动手做做看。”
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,你听懂了吗?
⑺ 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?为什么怀疑?(结合对同学的“大胆质疑、勇于探究意识”的培养。)
2、复习巩固生字,练习复述故事:
⑴ 看板书认读生字词语:朗志万 伊琳娜
漫 鱼鳞
哎呀 哄骗
⑵ 试一试用上这些词语,说说今天学的故事。
三、小结提升
1、褒扬同学们这节课的课堂表示。
2、谈谈老师与同学们学了这一课的收获。
3、能告诉俺你们的收获吗?(根据小朋友们的发言,加以整理学习本课所得,出示单元提示,再一次认知“做生活有心人,用自身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,去发明。”的道理。)
四、练习书写
1、看田字格,说说自身难以写好的字或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字。
2、每个字写一个,教师巡回检查,抓住典型讲评。
3、完成其余生字的书写。
【教后感】
1、同学的思维空间是比较大的,就是需要俺们老师去引导、开发。如本课中,俺让同学猜测: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放入苹果,会有什么变化?同学的回答有:水漫出来;水渐渐升高;水满起来了……这说明同学是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的,俺们教学就是要经常唤起同学的生活体验,协助理解课文。再如当俺出示科学家的问题后,又说“假如当时你在场,听了这个问题,会怎么想呢?”其中有个同学的思维很独特,他说,这条金鱼可能是塑料的。这个答案俺也没有想到,也肯定不符合教材编写者的意图。但俺认为小朋友的独特思维应该大加鼓励,所以俺说:“你真是个会动脑的小朋友,想得就是跟他人不一样。这个答案老师都没有想到。”小朋友经历了这样的学习体验后肯定会去更多地动脑筋,想他人没有想过的东西,甚至是他人不敢想的东西。
2、板书的合理设计,作用很大。本课的板书设计,一方面把所有的生字新词通过老师认真的书写反映在黑板上,给同学一个书写的示范,并可以持久进入同学的视网膜,另一方面将这些词语与人物的关系联系在一起,便于同学利用它概括语言,复述故事,巩固词语的运用,一举多得。
二年级语文教案《动手做做看》2教学目标:
1、复习认识的生字,会写“哄、骗”两个字。
2、感受故事的趣味,并从中受到启发。
3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4、通过动手实验初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、不轻信盲从、勇于实践的意识。
教学重难点:会写个生字,感受故事的趣味,初步具有不迷信权威、勇于实践的意识。
教学准备:课件
教学时间:第二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复习巩固生字。
教师个案:
1、认读词语
2、听写:快慢、漫出来、问题、提出
二、理解课文
1、课文里的科学家是谁啊?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样问题?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?
学生找到后,读出来。教师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。
2、小朋友们听到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呢?
学生找出句子,练习朗读。
3、伊琳娜和别的小朋友想的一样吗?她是怎么说的、怎么做的?
指导学生读好“妈妈的话”。体会“光”还能换成什么词?
教师总结
4、请一位小学生做实验。其他孩子观察。提示孩子用上学过的词,解释实验。
5、做完试验后,采访孩子,你做完实验后,你会怎么想,怎么说?
知道朗读,读出伊琳娜的语气。
师: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,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,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?
生:(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)小声自读,并陆续举手。
师: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,并读给大家听?
生甲: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 ……此处隐藏2609个字……哄骗,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。
4、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,说说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。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。
⑴ 科学家讲的话,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。
⑵ 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。
⑶ 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,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。
⑷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。
5、再整体读课文,想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,可能会说些什么?
三、日积月累
积累自已对自已有帮助的词和句。
四、实践活动
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、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?细心观察,亲自实践,有礼貌地指出来。
【板书设计】
13、动手做做看
不懂的问题 解决
【课后记】
本文是一个有趣的科学故事。要求学生正确,流利而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主要要学生学会不迷信,不轻信盲从,勇于实践的意识,而且能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,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。
二年级语文教案《动手做做看》6教学目标:
1.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,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“不能光想,你动手做做看”的体会。
2.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3.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。
教学步骤:
(一)导入新课
对别人提出的问题,你动脑想吗?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,你动脑筋想吗?有一位叫伊琳娜的小朋友不但自己动脑筋想
而且还动手做实验来证实,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《动手做做看》。
(二)自读课文
1.出示自学提示:
①自由读课文,读懂每段话的意思
②你赞成“科学家的话,也不一定都是对的”这句话吗?为什么?
2.学生自学,同桌或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。
(三)反馈
1.指名读课文、纠正字音
2.讨论自学提示第②题。
(四)总结
通过学习这篇课文,你有什么启示吗?(学生自由谈体会)
今后我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,一定要动脑筋思考
有疑惑的地方,要亲自做实验证实一下,做生活中的有心人。
二年级语文教案《动手做做看》7一、教学目的、要求
1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感受故事的趣味,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。
2、学习本课生字,认识生字。
二、教学重点、难点
1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感受故事的趣味,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。
2、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。
三.教具准备
生子卡片、课件、调色盘、画笔、金鱼等。
四.教学时间
2课时
一、导入
1、同学们,请看,老师手中拿着两种什么颜色的水粉颜料呢?
2、把这两种水粉颜料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?
3、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?老师就动手做做看。(当场演示)
4、哎呀,真的变成绿色了,同学们凡是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清楚就必需要齐读课题。
过渡: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呢?我们来学习好吗?
二、初读课文,认字词。
1、下面请同学把书打开,借助课文下面的拼音读准字音,自己开始读吧。
2、同学们读得很认真,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?谁愿意当小老师,带领大家读读这些生词。
3、小老师当得真棒,看,现在拼音没了,你还会读吗?愿意开火车读吗?开始吧。
4、同学们读得真不错,现在只剩下生字了,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,把自己认识的摆在桌子上,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请教拼音朋友。
5、同学们看,老师把生字朋友集中在卡片上,会读的同学老师抽到哪里你就读哪里,只要认识就大声读,不需要举手了。
6、对这些生字你们都是怎么认识的,说说吧。
过渡:刚才老师见识了同学们识字的本领,下面请同学们看故事中以主人公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?
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,后来的表情又怎样了呢?那1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?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?
三、朗读感情
1、请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试着默读看看有哪个同学能做到不出声。
2、同学们读得不错,请你们分小组去讨论一下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,你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?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,你又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?讨论完后再分角色读一读,开始吧。
3、好,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
(1)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?
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?我们来看这位同学说对了没有,请一位同学读第1自段,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?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,师:奇怪是什么意思?生:出乎意料难以理解)我想请同学来读读这个奇怪的问题形式:个别读(2-3人),全班同学提出奇怪的问题后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说得是不是一样呢?(生:不,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?我请同学来读一读(2-3人读→师引导用的语气去读→再请2-3人读→师表扬)伊琳娜觉得他们有没有说对?(生:没有)她回到家里问妈妈,妈妈是怎么说的呢?请女生(2-3人)读妈妈说的话→师引导用鼓励的语气去读→并让学生我想的意思,(只想不做)→全班女生读)伊琳娜听了妈妈的话后,她是怎么做的呢?我请同学来读第5自然段,再请1位女学生扮演伊琳娜来做这个实验。让全班学生观察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?(生气)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?(生:因为伊琳娜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,就证明了朗志万的问题是错误的,所以很生气)接着第二天一早就对朗志万说了些什么?谁会读(请2-3人→教师引导读出生气的语气)提问:这个语气该怎么读呢?她又为什么生气了?(生:因为伊琳娜认为科学家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,所以她越想越生气),哄骗换个词还可以怎样说意思相同欺骗,欺骗是不是个好词(生:不是)同学以朗志万不是在真的欺骗他们,他也是善意的欺骗,他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孩子遇到问题时不去动脑筋想了,还必须动手做做。
(2)后来,伊琳娜为什么又高兴了,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?(生:是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,那朗志万是怎么回答的呢?用WW画出朗志万说的话,再读一读。
(3)读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?
(出示板书)科学家的话,也不一定都是对的,所以伊琳高兴地笑了。
4、假如你是伊琳娜,听了郎志万的话,你可能会说什么?(生说→把你说的写下来)
5、反馈:课文读到现在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?
四、拓展:
请同学们看,老师这儿有装满石子的瓶子,里面还可以放东西吗?(生说师做试验后并点题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明白,必需要动手做做看。
五、板书设计:
生气(图)
高兴(图)
科学家的话,也不一定都是对的,要动手做做看。
文档为doc格式